“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的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
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规划执行不力,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说“三农”问题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必然“三农”问题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农业企业能发展出一种新的模式,不仅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自身也将获得巨大的收益。
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构建“三农”新模式,要把握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必须以农业企业为核心,这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必须以农业为根本,因为农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农业。另一方面,必须是以农业企业为核心,这意味着农业企业在“三农”新模式中占有主导权,不管是行业规则还是利益分配,农业企业都要有话语权。
第二,要解决“三农”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农民收入比过去多,另一方面,要让农民的收入比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水平高一些,并且每年收入都要增一点。
第三,模式一定要“新”。只有新的模式才能吸引政府、媒体的眼球,才能扩大传播影响,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否则,企业就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所谓“新”,一方面,要和当地的模式不同,另一方面,要与同行业的模式有所不同,不能完全抄袭,要有所创新和超越。
农业企业要构建出成功的“三农”新模式,有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必须获得各利益相关方的大力支持
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农民、村镇领导、区县市三级政府,这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政绩,有的要面子,有的要经济效益。对各利益相关方要深入调研、摸底,把握各方需求,特别是主事人的需求,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他们。
第二,要有好的模式
主要是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模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方面是和其他农业企业纵向纵向比较的合理,另一方面是利益相关者横向比较的合理,还有企业本身的投入产出要合理,不能光砸钱不见收益,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
第三,要用模式整合各方资源
对于一般的农业企业来说,按照工业类企业先投入后产出的方法,光靠农业企业自身的资源和投入来经营是很艰难的,所以农业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吸引“三农”的外部资源,例如,引进外部资金、订单农业、引进外部股东等,另一方面要用模式整合运营内部的资源,例如,农村的土地可以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代替流转租金,这样就节约了农业企业的现金支出。
农业企业为核心构建“三农”新模式的类型
以农业企业为核心的“三农”新模式总共有三种类型:农业产业型、农业工业型、产业联动型。
第一,农业产业型
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整合农业产业链,并与发达市场网络连接,解决分散、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可以获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后续收益,又可以获得产业链的平均利润,进而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逐步打造龙头型经济,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农业工业型
农业工业型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来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农田变成车间,采用合同聘用制把农民变成每月领工资的工人,采用标准化、机械化的方法把农产品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这种类型需要农业企业较大的资金投入,因为农业的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由企业来承担。
第三,产业联动型
指的是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