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生鲜行业来说是闪耀的一年。很多投资机构对其未来发展都非常看好,“电商大佬”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这块肥沃的土地。但尽管发展形势良好,实际上能够在生鲜行业中盈利的却极少。
从不少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生鲜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痛点”的,如何治愈这些痛点,使其健康茁壮成长而早日结出果实,这是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模式痛点:经营方式的不确定
同其他行业的电商一样,生鲜电商的经营模式也不是单一的,总的来说分为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该企业的资源是否丰富,丰富者一般来说两种模式兼有,不够丰富的则容易在两种方式间犹豫不定。不过,无论做那种模式,都面临着资源压力及能力方面的挑战。
图:中国生鲜电商的模式分类及特点
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载体,在它背后需要做好平台的管理和和引流、对商户进行招募以及组织活动等等。只有这些工作面面俱到,平台才能做大做强,实现良性发展。诸多工作中,知名生鲜电商品牌的加盟以及线下生鲜品牌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营模式则需要生鲜产品的持续供给、自我品牌的打造以及后续客户源的维护等环环相扣,其中品牌的打造和客户的维护尤为重要。
这两种模式相比较来看,平台电商挑战性要更大一些,品牌招商和线下推广等工作是对其能力的极大考验。
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是其进军生鲜领域所要上好的第一课,模式痛点问题必须尽早解决。
突破方向:
1)模式的选择须以自己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比如看自己的资源量是否足够支撑这两种模式的发展。如果要选择自营模式的话可以同其他由此需要的商户进行合作经营,一来可以获得更大的资源支持,二来可以减轻经营压力。
2)会员社区在前期的重要性。通过网罗一批有效会员,举办美食社区、烹饪课堂等活动培养会员的长期兴趣,后期对其兴趣指向进行数据分析,把其产品需求、饮食习惯等作为模式选择的参考资料,比如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集中,凭借自己就可以满足,便可采取自营模式。若品种繁多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那么就可以考虑平台经营。
销售痛点:物流成本高带来的客单价高及消费者消费频率不稳
生鲜产品的产地多在沿海地区,而生鲜电商的消费群体也多集中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客户大多有着丰富的网购经验,在购买生鲜产品及时令鲜蔬时常考虑其新鲜程度的问题,所以一般不会购买超过三天的量。再加上这类产品物流配送的成本高,使得很多电商平台都设定了一个消费下限才能免除运费,这样一来使得生鲜产品的客单价上升,而且也带来了消费者购买频率不稳的问题。
销售方面的问题也给生鲜电商们带来了极为激烈的竞争点,要想尽可能地减少这个痛点带来的影响,各大电商纷纷绞尽脑汁。京东和天猫的生鲜购买率是比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把生鲜销售与其他产品的销售结合起来,大大提高生鲜的购买率。
突破方向:
1)套餐式销售。由单一食材销售向美食套餐方向发展,即充分考虑厨房美食所需要的食材,然后提供诸多产品的组合,如半成品的菜式等等,这样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2)套餐“私人订制”。尽量地减少对套餐产品的标准化菜品的供应,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来进行个性定制,比如用餐人数、用餐场合、用餐习惯等等,最大化地为客户省去不必要的消费。
3)预售服务。客户在进行选择时可以大致估计一下自己的购买要求,比如购买时间、购买大体菜品等,然后提前订购,交纳定金,不但能够使客户能够及时收到新鲜产品,而且有助于网住客户。
视觉痛点:宣传图片类似且与实物差距大
线上购物能够直观展现商品的便是图片,因此商家对于图片的质量往往高度重视。但这样一来就极容易造成图片与实物的落差,给消费者带来视觉痛感。
尤其是生鲜行业,为了展现生鲜商品的新鲜程度,商家往往采用色彩鲜艳、清晰度高的图片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由于生鲜商品的特殊性,在包装及运送过程中难免会有外观或者其他方面的损耗,使得客户在收到货物时直观感觉与图片差距太大,看上去好像是商品的质量、新鲜程度等都大打折扣。
另外,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服务,现在的生鲜电商在介绍产品本身之外通常还添加了生鲜食材的烹饪方法以及适用场景等服务,意图为客户打造一个从购买到使用的一条龙服务。但实际上,由于购买群体素质差距较大,专业水平不一,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商家所提供的这些服务,最终导致所介绍的方法和客户实际操作的脱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商家若想给客户带来性价比高的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突破方向:
1)不做夸张宣传。一是一二是二,实物是怎样的,图片就是怎样的,过分强调图片的吸引力往往弄巧成拙。客户在积累了丰富的网购经验以后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图片和实物保持一致更能够换取客户的信任。
2)以菜谱来带动销售。优质的菜谱先行能够为菜品的销售做出一个基本的指导,先提供优质的菜谱和烹饪方法的指导,再紧跟上菜品的销售,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送痛点:难以跨越的“最后一公里”
冷链运输是生鲜所必需的,但又是生鲜一直以来难以愈合的痛点。冷链物流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条件以及仓储等都有极高的要求,费用高,而且区域冷藏点的建设难度大,这都直接导致了生鲜产品高得吓人的物流成本。
另外,“最后一公里”也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旅程”,这段距离是指从分区点到客户家门口的距离。距离虽然短,但是对温度的要求却非常高,且不同的商品对温度和包装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对生鲜电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突破方向:
1)同外资合作。物流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资金压力的问题,需要有足够资金的支持来建立设备完善的仓储和运输工具。因此可以引入外资,同外商合作来解决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2)同冷链物流企业合作。自己承担物流的所用环节压力的确不小,所以可以和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合作经营,共同建立冷藏冷冻的仓储中心,实现共赢发展
3)自营物流的发展。由自己的企业出资建立冷藏冷冻仓储中心,可以由员工参股,共同经营,既能实现员工的自主创业,而且也能解决公司的物流问题
体验痛点:线下体验程度低
与生鲜电商在市场打擂台的无疑是已经有了发展基础的线下实体店,这些店面价格较低,而且购买便利,且产品可视化购买,对生鲜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冲击。
生鲜电商的线下体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客户对于这一环节的参与程度也较低。电商们往往较为注重线上的宣传、视觉效果等等,而忽视了实体店的作用。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模式未能形成。
突破方向:
1)线上体验继续强化。对线上页面所能涉及的内容尽可能地全面,针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疑惑等问题详尽解答。与此同时优化线上流程,使客户体验流畅的购买流程。
2)O2O模式继续推行。线下体验不容小觑,线上下单与线下购买并行才是生鲜产品发展的王道。同时客户还可体验线下自提及体验店进行品牌体验,这样可与客户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供应痛点:资源和后台支持难以整合
首先从资源来看,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可靠的供应链的长期支持,产品的质量、产品供应的持续性等都是供应方面的重要关注点。目前,生鲜电商的合作对象多为合作产地以及农户等,这类的供应链能否合作产品的新鲜、能否保证能够长期合作是生鲜电商们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供应链现在看来还相对分散,整合仍需加以时日。
再者从后台支持来看,对消费者做出的消费引导,比如烹饪方法、饮食指导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如何使其真正有利于消费者选择商品,这对生鲜电商后台的团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突破方向:
1)资源的掌控。对于合作的产地和农户要加强掌控力,开展合资经营、共同开发等项目,使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荣辱与共。
2)生产标准化。生产程序的合理有利于生鲜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供应这一环节的管理,使其日益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一个良性运作系统。
发展痛点:规模扩张的难度
目前来看,大多生鲜电商的发展存在着区域化的特点,且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一区域消费者网购时间长,经验丰富,大都已经养成了线上购买生鲜产品的习惯。
而对于生鲜行业来说,跨区域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配送难度高,成本和运送条件都是一道坎儿;再者,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也不同。未来冷链物流发展成熟,物流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生鲜电商的跨区域发展或许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突破方向:
1)品牌整合。同当地已经有相当基础的生鲜电商品牌或联合,或兼并,形成更大规模的品牌优势效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张性发展。
2)降低对冷链物流的依赖。发展商品的多样化,比如可以增加常温菜品的比例,这一部分可以有效帮助生鲜电商进行跨区域发展
3)会员效应。通过网络一批“高质量”会员,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美食社区,在社区内举办美食交流、烹饪指导等活动,以这个群体来推动线上线下的交流和发展。
生鲜电商的发展呈蓬勃之势,虽然在过程中会有不少地痛点来提醒其还有一定的不成熟,但只要明确问题和解决方案,逐个击破,我们有理由相信,生鲜电商的前途依然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