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子商务诞生以来,服装、电器、日常用品等纷纷进入电商渠道,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农产品是否也可以实现电商运用?农产品电商的大门何时能够打开?
但是,这中间有很多问题。比如:
1)农产品的标准普遍处在低水平,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使得网民在购买时犹豫不决;
2)从农村到城市的距离较远,农产品经历的环节也变多,并且这其中还会包括产品的储存、运输分配等方方面面,这些问题都比较棘手;
3)现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还不完备,网络建设也跟不上时代步伐,许多农民不知道该如何领用电脑和网络;
4)由于农产品行业属于利润比较低的行业,电子商务从业者从事农产品经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的经营上并不不抱太大的希望,因而它们在开发农产品经营方面的主动性也不高。
不过阿里巴巴在这个领域的尝试和努力使得这个情况发生了改观,并且这种改变的脚步正日益加快。《农产品商务白皮书》(2012年)中指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经营的有关农业产品的网店正在一年之内增长迅猛,仅一年的时间,涉农电子商务的交易就从前两年的37亿元增长到了200亿元。
而且,农产品电子商务在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达到了增长的黄金时期。2013年,在阿里平台经营的涉农销售额迅速增长到了500亿元;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实现了1000亿元的目标。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感叹。
农产品的销售事关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局,并且这也是其发展过程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人们还是固守传统,用以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使得问题的解决迟滞不前。所以,当下要做的就是运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农产品能够成功地实现网上经营。
那么,到底怎样理解和看待阿里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而它又是如何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上的难题的呢?
马云的农业电商布局
马云是电子商业领域的顶级人物,被成为“教父”,他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目的是使人们方便快捷地进行网上交易。现在,阿里集团在全球的员工已经达到1.7万,它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240个国家和地区。它在2012年创下的1.1万亿元的销售额等同于我国中西部某些省份全省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不过,也有人质疑,阿里这个平台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但是并不适合农产品的经营。毕竟农产品方面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很难解决,阿里虽然设计多个领域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当它涉足农产品行业时,还是有很多人表示这个挑战很大。
不过,阿里巴巴在农业经营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该集团在2012年将经营农业的B2B公司分成两家,其中一家集中经营农业经营的国内批发,另一家则集中于农业经营的国外咨询。
淘宝网食品类经营项目利用中国独有的特色产品而开发中国项目,想以此来推动动对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此外,淘宝网特地设置了新农业发展部和生态农业频道,以便开发网上农产品经营的绿色生态模式。同样的实力还有天猫网为了提供给其食品类目的卖家更优质的服务而集中组织的高质量的运营服务商资源;在聚划算平台里,农产品可以进行团购,这样则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大批量的农产品销售。
除了销售,阿里的各平台也在积极推动农产品的经营运作。例如,为了在农产品行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资金融汇方面起到平台提供和推动作用,支付宝设立了新农村事业部,在农村普及便民支付,并且集中力量发展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合作;为了在农村发展代购业务,天猫物流通过增加农村的网点设置来帮助农民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而这也正是“邮E站”项目设置的初衷。
在阿里的大力推动下,涉农网店迅速增加。
阿里在农产品经营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使得这个行业发展迅速,网络交易平台中进行农产品经营的商家数量也迅速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就有超过163万家网店在淘宝网(包括天猫)注册,并且能正常经营,而且这其中有近60万家的注册地位于村镇,有26万家网店是经营农产品的,它们的农产品商品数量则达到1000万之多。
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销售的迅猛增长。可以说,每一次阿里平台的农产品销售额有了大幅的上涨,都意味着有新的农产品营销领域加入进来。
根据集团数据统计:2012年淘宝网的农产品经营集中在干果、鲜花等领域;2014年,植物、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茶叶等也都加入了进来。
现在,在阿里平台的农产品经营已经涉及到农产品的方方面面,此前被人们认为是电子商务禁区的农产品也纷纷加人进来。
阿里的“农业电商组合拳”
阿里平台中普遍的销售流通模式是将网络平台和公司以及农户结合起来运营。农户或者农产品经纪人向创业者提供产品,创业者注册公司之后便可以在阿拉里上经营店铺赚钱。
这样的模式迎合了年轻人创业所需的低成本、低风险需求,并且可以自由安排,因而受到大学毕业生和农业合作社以及一些与农业有关的企业的欢迎。2011至2012年一年的时间内,福建中闽弘泰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加入天猫平台后的销售额就由2000万元增长至5000万元。
在扶持大批网商入驻淘宝的同时,阿里一直在探寻的,是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作用,通过组合的方式,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
阿里大力支持商家加入淘宝平台,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怎样利用自身已具备的平台优势推动农业经营的网络化。
2010年由淘宝网实施的“特色中国”项目后来暂停了;2012年4月,该项目加入食品类目,并朝着政府、平台、运营服务商三者结合的方向发展。三者各有分工,又互相助益。政府主要致力于食品的安全监督、质量把关和政策扶持,平台致力于产品库的搭建和产品、商家的组织管理,运营服务商则集中于产品的宣传销售。
自“特色中国”项目开始执行到2012年年底,包括湖北馆、四川馆、新疆馆、贵州馆在内的四个省级馆上线,相较于淘宝店和天猫商城的店铺来说,省级馆的规模如同超市一般大。阿里集团将流量导入进去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这也能够使其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
省级馆开通后,中国各地的一些特色产品在淘宝网上走俏,例如贵州的茶叶、湖北的大闸蟹、新疆的葡萄干等等。
举个具体的例子,贵州特产的销售额,在以前的传统销售模式下的业绩是每天40万,在淘宝网上线后,其销售水平达到每天80多万,在销售业绩好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每天100万的好成绩。这是政府、平台和运营服务商三者结合模式的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聚划算的特色是团购。阿里在这个方向上想做的是促成从事农产品的商家与农产品经纪人达成一致。经销商与经纪人都有市场营销的经验和丰富的产品资源,经销商从事的是物流、销售,经纪人从事到产品原产地进行产品收购、分类和产品的包装工作,若能在阿里的促成下达成一致,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
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聚划算”曾经联合陕西省的水果经销商与水果经纪人发起“聚果行动”,这场行动成功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决了80多吨红富士苹果的滞销问题。另外,由北上广和深圳等地的网民参与发起的“聚香蕉”行动解决了海南的香蕉滞销问题。类似的还有“聚菜行动”,通过网上团购的方式解决了蔬菜的滞销问题。
当然,以上的例子都属于产品生产出来后在其销售环节进行的有益探索,而在农产品生产之前进行的预售上,则可以通过“抢先购”这个模式来进行阐释。
在这个模式中,农产品的产量是由其生产之前所接到的订单来决定,即以销量定产量。在农户生产之前,阿里在其网络平台上预售,根据预售的结果即所得的订单来确定所需的农产品数量,这样做的优势是不会产生产品滞销问题。这种预售方式也因为农产品的质量属于“基地直供”而能够得到保证。可想而知这种方式受到的欢迎程度和取得的效果是多么令人惊讶。
阿里于2012年10月24日发起了新疆水果的“抢先购”活动,仅在活动发起的当天,新疆水果在网上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817万,22万网民参与到其中。这其中,库尔勒香梨的交易量达到32吨。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的交易量达到了63吨。
阿里集团实行的这套策略,将专卖与综合、零售和团购、预售和限售相结合。这样的“组合出拳”可谓是为农产品运用电商经营的发展方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淘宝村”背后的农产品电商化趋势
所谓“淘宝村”,是指那些以淘宝电子商务为依托在其网络平台上聚集了大量交易的村子,这些商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聚集效应,呈现出群聚的面貌和状态。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条件来鉴别是否为淘宝村:
其经营地点应该位于农村;
该村的网商数量应该在100家以上(或者村子中有超过一成以上的家庭经营电子商务);
该村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应达到每年1000万元以上。
入驻淘宝平台的商家数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迅速增长,也有专业的淘宝村逐渐出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很成熟的广东、江苏等地。这些专业的淘宝村不仅使得我国农村的面貌因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使得阿里将农村电商锁定为下一步要开发的重点领域。
1)淘宝村迅速发展,进入发展的繁盛期
从2009年最初出现至2013年这期间,淘宝村的发展缓慢。四年的时间下来,全国的淘宝村也不过20个,但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其数量却猛增至211个。大部分的淘宝村在东部地区,以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苏以及河北地区居多,其中浙江和广东的最多,分别是62个和54个,以四川为首的中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四川地区有2个,其他的是1个)。并且,东部地区的有19个乡镇每个地区甚至能够超出3个。
按一个淘宝店铺需要四个人经营的平均标准来算,在淘宝村的淘宝店铺数量为七万,那么全国的211个淘宝村就能够帮助28万多的人口解决就业难题。可以看出,淘宝村的发展进入到了黄金阶段,而以其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变成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淘宝村数量的日益增加,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纷纷涌入电商平台,就使得这个领域迅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竞争,并且,淘宝村的增加也会使村与村之间产生竞争。早先踏足电商的商家逐渐发现维持自己的利益变得愈加困难,同理,淘宝村作为一个整体,也需要寻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
淘宝村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既是因为淘宝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平台,也是因为淘宝村在网络平台中所特有的规模效应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且,开拓者为淘宝村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2)从“淘宝村”拓展到“淘宝镇”
淘宝村越来越多,在一些地区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淘宝村越来越密集,于是就出现了淘宝镇。它的定义标准是一个镇、乡或街道出现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淘宝镇的出现,标志着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014年,全国的淘宝镇数量已经达到19个,浙江分布的最为密集,有6个淘宝镇,广东其次,有5个,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各有2个,中西部地区还没有淘宝镇形成。
淘宝镇与淘宝村的区别以及其深层次的影响:
具有更强大的规模效应。相对于淘宝村而言,淘宝镇的规模自然更大些,因而,淘宝镇就具有更强大的规模效应。在淘宝镇中,从事电商的人数大大增加,从业者的分工更加明确,其一体化程度也大大提高,这说明该地区的产业集群规模已经达到中等水平,而这种整体性的提高也使得这里的产业有了进一步拓展的可能。
进一步拉动创业和产业辐射。淘宝镇的规模比淘宝村更大,也就是说聚集于其中的信息产业更多,这有利于进一步拉动创业和产业辐射,该地区的居民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将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中,这不仅能够带动就业,也能够促进该地区的产业转型,使其更加现代化。
便于政府为农村的电子商务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淘宝村的空间有限,其行政区能够获得的政策支持也相对有限。所以在村落中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有限,与其不同的是,镇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权力,因而淘宝村所能获得的政策支持和政府帮助也就更多。况且,淘宝镇本身所受的空间局限也小一些。
淘宝镇的发展也能够为政府出台新的政策起到推动作用,这也使的政府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后电商时代,农村电商成为下一个新蓝海
城市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并进入激烈竞争的阶段,有许多经不起市场考验的平台已经或即将被市场淘汰。阿里巴巴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明显的胜利,始终居于首位;京东商城则紧随其后;亚马逊和新蛋虽不是中国商家,却能够紧紧抓住我国消费者的心理,而成为赢家;苏宁和国美也紧跟时代步伐,都拿出自己的法宝以期在电商领域分一杯羹……
城市已经没有小电商的生存空间,大电商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之前一直被忽视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县乡区域还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和空间,与竞争激烈的一、二线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同电商刚进入市场不同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小型的电商在城市中的发展已经遭到排斥,大电商也开始谨慎起来,小心翼翼地维系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种对比之下,人们发现了在农村地区和三、四线城市中发展的可能性。在这些地区发展新产业也具备了一些吸引创业者的优势条件:
1)三、四线城市和县乡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三、四线城市和县乡的物流不发达,因而这些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能力相对较低,不需要建设大规模的商业区,现实情况中这些地区的商业消费中心确实也不多,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地区的居民其实是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的。
2)电商市场在县域发展迅速
在电商的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时,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在购买商品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无法与卖家取得直接的联系,他们只能买到已经被层层提高价格且种类有限的商品。
网络在农村的崛起和迅速发展是这一情况得到了改观。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农村的消费者和卖家取得直接的联系,并且能够以公正的价格来选购自己所需的商品,卖家也从此处看到农村地区的潜在消费力量,电商市场在县域发展迅速。
据相关资料统计,早在2012年时,淘宝平台交易总额中就有超过一半是由三、四线城市完成的,这在大型家电商品的交易中显得尤为突出,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大家电商品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完成的,这其中还不包括大城市的消费者为居住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亲朋好友所购买的家电商品。
至2013年,由县城居民在淘宝平台中完成的交易额的增长速度比大城市居民的交易额增长速度快13.6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电商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为电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改善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开放式物流体系的建设,物流问题正逐渐被解决,即便是家电等大宗商品也可以配送到农村地区,甚至可以送货上门,电商下沉渠道变得更加容易。
随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城乡之间的交通变得愈加便利,送货上门的服务不再是城市消费者的特权,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也更加方便,这对电商在农村地区开辟新市场来说有多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