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2018农业质量年在行动

类别:农产品品牌 时间:2018-02-24 关注:1263次 四川龙腾华夏营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180-8018-1820

2月6日,农业部在福州召开全国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部署推进质量兴农重大行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宣布“农业质量年”行动正式启动。农业部12为领导专家共谈“2018农业质量年在行动”,从各自职能出发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生态、质量、特色、适度规模是品牌强农的基础;品牌是提升产品无形价值,提高品牌溢价的战略举措。在中国特色的三农现状下,以品牌化为引领,倒逼“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最后实现品牌强农。

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农业部党组成员宋建朝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推进质量兴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工作安排。2018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切实推进质量兴农。农业部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一、充分认识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意义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需要切实夯实产业质量基础,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开拓新局面。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质量领域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品种多而不优、农业品牌杂而不亮、农业体量大而不强。同时,国外产品对国内产业冲击越来越强烈。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把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让产品产得优、卖得好,品牌叫得响、过得硬。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当务之急。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具体到农产品领域,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优质需求和农产品供给数量质量不平衡、农业质量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吃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生产更多更好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准确把握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思路布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发展、效益优先,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新期待,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解决好当前重点问题和矛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要突出观念转变。树立质量和效益理念,以质量为靶标校准农业发展方向,使质量成为健全完善农业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的“风向标”。二要突出产业导向。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使质量成为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奠基石”。三要突出市场驱动。让市场来说话,让企业唱主角,让品牌讲故事,让重质量、讲诚信的生产经营主体更有获得感,使质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金名片”。四要突出示范引领。发挥质量在示范创建过程中的带动作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让相关示范园区在质量之路上走在前列、做出样板,成为质量提升的“排头兵”。五要突出质量监管。结合国家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使质量监管成为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的“护身符”。

三、科学谋划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点措施

下一步,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一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要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使用规范,印发“明白纸”、挂历图,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通过2-3年努力,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按标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满足人们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二是全面加强问题治理。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推动国家追溯平台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做好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万里行系列活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强化品牌引领。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等园区建设、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紧密结合,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品质管理。组织开展绿色食品进社区、进校园、进超市活动,支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基地,建立品牌目录制度,遴选推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办好农交会、绿博会等展览展示活动。加强科普宣传,树立消费信心。

四是提升产业素质。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大需求,遴选示范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组装集成特色高效品种技术。强化现代科技装备支撑,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推动设施装备升级。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带动技术集成创新、优良品种推广,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新时代开启伟大梦想,新征程呼唤使命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握“三农”工作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推动“五区一园”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部总经济师发展计划司司长张合成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转化为阶段性供过于求与结构性不足并存,农业政策已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平台和载体支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五区一园”,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是质量兴农的领头羊、排头兵,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好、发展好。

一、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打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三年内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并以县为基础精准落地。粮食生产功能区承载了80%的谷物用地面积、90%以上的谷物自给率,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承载了平均76%的大豆、油菜籽、棉花、糖蔗用地面积,油棉糖70%的自给率。“两区”稳、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两区”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业兴。推进“两区”建设,重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物质技术装备基础,深化收储制度改革,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优质专用、生态友好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优质专用粮食比重、豆棉油糖产量和品质。

二、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我国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2016年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5万亿元,占据我国农业的“半壁江山”。大中城市郊区、西部地区、丘陵山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覆盖率普遍在90%以上,农民来自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收入达到60%以上。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特色优势农产品上,201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500亿元,但特色农产品实现了较大顺差,其中蔬菜920亿元、水产品730亿元、水果85亿元、茶叶98亿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质量高,国内农产品供给就优、农业国际竞争力就强、农民收入就有保障。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在树立精致、高效、生态的发展导向,强化设施装备和技术进步支撑,推动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推动产业兴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都需要载体和抓手。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集“生产+科技+加工”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现代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是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是农业政策落地的承接者,正是这样的载体和抓手。目前,农业部、财政部已创建了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省、市、县也普遍制定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指导意见或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在顺应大市场的需求特点,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区。近年来,农业部创建认定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有120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批准创建了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既是农业改革与建设、绿色发展的先行先试区,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区,重在破解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融资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瓶颈,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率先在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积累改革经验,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政策储备、拓展政策空间。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方面的引领作用,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重大改革文件,为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2.3亿承包农户中30%左右已全部或部分地将承包地流转出去,流转承包地面积4.9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6.5%。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中央关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要求,在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适时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另一方面,要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从根本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中央出台了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明确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地位作用及相关政策。国务院常务会专题审议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关工作,进一步提出了若干针对性指导性强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已达290万家。既要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组织优势,鼓励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又要坚持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联合体等,提升主体市场竞争能力,倍增发展优势和效率。

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部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等政策文件,明确中央财政支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已达到2.32亿亩,服务组织达到22.7万个,服务农户3600多万户。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服务规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

四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今后重要的政策取向。要注重保护小农户利益,统筹兼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决不能让小农户掉队。要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把对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与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轨道。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推动龙头企业等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努力增加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化肥、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5年以来,农业部按照中央的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化肥农药用量减了。2017年,农药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用量出现减少趋势,提前3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了。据严格测算,2017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8.8%、提高2.2个百分点。面源污染减轻了。专家分析,化肥利用率两年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在生产化肥过程中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节省燃煤130万吨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创新驱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上,要实现“四减”。就是调优结构减量。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和土地贫瘠地区玉米种植,减少化肥投入。同时,优化氮磷钾配比,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广新型高效肥料。精准施肥减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秸秆养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减量。依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带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上,也要实现“四减”。就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量。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推广高效施药机械提高利用率减量。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机械。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结构减量。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

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要扎实推进“农业质量年”活动,以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聚焦重点,聚合资源,聚集力量,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更高层次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加力推进示范带动。突出果菜茶等用肥、用药量大的作物,突出优势产区、核心产区和品牌基地,选择一批重点县市整建制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全程绿色防控试点。二是加力推进集成创新。开展协作攻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技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三是加力推广新产品新机具。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替代落后机械。四是加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推进农企合作,支持企业共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农业租赁金融、农业信贷保险等服务创新,助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

构建新型技术体系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发展根本要靠科技,构建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按照“要素投入精准环保、生产技术集约高效、产业模式生态循环、质量标准规范完备”的要求,重构高效、安全、低碳、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绿色指标规范四个方面。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夯实理论基础,力争在土壤演变规律、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生态循环农业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原始创新的水平。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污染物迁移富集转化方式、未知污染物非定向筛查识别等环境监测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提升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构建解决方案,力争在东北黑土地保育、华北节水保粮、西北旱区生态循环发展等区域农业发展方面,实现技术集成突破,研究提出适应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以应用为目的,不断加快绿色技术成果推广。集成绿色技术模式,着力推动绿色技术模式构建,因地制宜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同,更加注重低碳环保、节本增效。重点推广绿色技术,制定重点领域绿色品种、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搭建“互联网+绿色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广泛传播绿色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经营水平和创业能力。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生产规范。

三是以安全为基础,不断强化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强化信息共享,以“互联网+”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构建全国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监测和评估信息的报送和通报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强化风险评估,加速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持续升级,实现对积累性半衰期长的物质进行风险评估,探索建立上游产地环境、中游健康种养与下游消费健康的关联关系。优化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平台资源,形成分工明确、定位清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实现安全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

四是以标准为引领,建立健全绿色指标和技术规范。建立绿色标签制度,按照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统一标识的方针,将现有标准整合为绿色标签,建立系统科学权威统一的绿色标签的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国家标准,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制定标准生产规程,支持地方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绿色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唱响品牌强农主旋律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

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农业供给结构的升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部党组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提出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落实好中央和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要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促进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全提升。

一是提升产品品质,筑牢品牌建设基础。品质是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的重要基石。供给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是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要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机遇,以品牌为引领,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要素整合集聚,全面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各方面各环节,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问题。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推进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创建相结合,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让绿水青山、安全优质成为品牌的“金字招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实现品牌农产品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二是创新营销模式,拓宽品牌传播渠道。营销是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要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数据支持和服务,围绕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农产品电子商务出村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整合共享和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让农产品供求信息更准确、产销渠道更稳定、品牌农产品上行更顺畅。探索搭建开放式营销服务平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商超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及行业协会、社区、学校的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网上交易等对接方式,构建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高效对接的渠道,形成品牌农产品产销联合体,共同维护好品牌声誉,共享品牌溢价收益。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拓宽营销传播渠道,讲好品牌故事,传递品牌价值。

三是加强监管保护,促进品牌规范发展。监管保护是品牌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要坚持品牌建设监管保护相结合,提升品牌精准管理水平。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和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品牌目录征集、审核推荐、评价认定和培育保护等活动,探索建立农业品牌红黑榜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等品牌保护工作,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品牌信用制度,构建诚信机制,将品牌信誉纳入国家诚信体系,大幅提高失信成本。综合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武器等手段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造等侵犯品牌的行为。严格规范品牌评估、评定、评价、发布等活动。构建危机处理应急机制,引导消费行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建立激励共赢的质量兴农支持政策体系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陶怀颖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质量兴农不仅是农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更是农业发展质量的转型升级,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推动实施质量兴农战略,需要在建立完善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理念,抓住关键,形成激励相容、多方共赢的政策体系。

第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支持原则。无论是提升农产品质量还是农业发展质量,关键是要营造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培育规范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要建立起质量的市场价值实现机制。政府重在制定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奖惩规则,尽量减少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力支持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夯实质量兴农的物质基础;对完善产业链、培育品牌等公共服务和薄弱环节给予适当奖补,增强发展动力,激活内生活力;建立健全利益联接和分享机制,实现多方共赢,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第二,抓住质量兴农政策支持的关键。质量兴农需要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当前重点抓住四个关键点。一是全力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要立足“产得好”,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生产,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兽药、绿色防控技术,支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要实现“卖得好”,实行品牌化经营,着力打造一批有市场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发展产后加工、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民实现优质优价订单销售;要确保“吃得好”,支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二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壮大,走质量效益发展之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绿色高效的专业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思路,以镇为主要平台,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强镇,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四是支持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解决农业生产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渔业水域等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机制,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用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全面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

第三,创新支持质量兴农的政策工具。既要在点上支持开展质量兴农试验示范,又要在面上推动建立质量兴农的激励约束政策,不断提高政策效能。要探索生产者补贴与耕地养护、生态保护、绿色生产等责任挂钩机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补贴安排挂钩,奖优罚劣;争取出台农业品牌奖补政策,推动建立订单农业履约保障机制。此外,还要善于运用担保贴息、风险补偿、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政策工具,调动市场主体投资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业务运营,深入实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等问题;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通过PPP以及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或设立专项贷款等方式支持质量兴农,推动建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奶业全面振兴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在做好产品、做强产业、做优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奶业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素质持续增强,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民族奶业迈进全面振兴的新时期。

一是产品有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连续9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专项整治行动,将全国所有奶站纳入信息化监管体系,实施了全覆盖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建立了无缝隙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7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生鲜乳蛋白平均值3.23%,脂肪平均值3.81%,主要质量指标均高于《生乳》国家标准,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2%,在食品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比2016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可以说,当前是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最严格的时期,也是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历史最好时期。

二是产业有素质。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支持奶牛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粮改饲政策,推进奶牛养殖大县整县种养结合发展试点,普及先进适用的奶牛养殖管理技术,提升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区域布局优,目前9个奶类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奶业主产省,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80%以上。规模养殖发展快,2017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7吨,比2012年增加1.4吨。产业一体化加速,全国奶农专业合作社达到1.6万个,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奶源基地比重超过30%。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奶业企业前20强的市场份额超过55%,排名前10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4%。

三是品牌有影响。品牌是乳品企业综合素质的集成,是奶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更是中国奶业形象的体现。农业部推动建立了奶业20强企业(D20)联盟,奶业20强企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连续举办三届峰会,联合开展小康牛奶行动和奶酪校园推广行动。拍摄播放牛奶公益广告,打造向社会开放的示范工厂和休闲观光牧场,通过“组合拳”,逐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大大增强了国产品牌的影响力。伊利、蒙牛双双跃居全球乳业前1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成功登陆香港和澳门市场,飞鹤婴幼儿奶粉获得世界食品品质品鉴大会金奖,民族奶业品牌正在脱颖而出。

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奶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突出强调做大做强民族奶业。下一步,我们将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指引,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树品牌的工作布局,协同奶业产业链有关部门,为奶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推动奶业全面振兴。

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

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142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3/4,约占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3/5,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水产养殖发展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增加优质动物蛋白供应、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促进全球水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规范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部分地区的养殖布局不合理、超容量超规划养殖多,养殖排放污染较重、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突出,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针对突出问题,水产养殖业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从过去拼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

一、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基础在于落实养殖空间布局规划。2018年底前,养殖主产县区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及政府发布,严格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科学安排养殖水域滩涂利用总体布局,逐步调减湖泊、水库、河流和近海等公共水域投饵网箱养殖规模,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和深远海网箱养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的水产养殖。划定重要养殖区红线,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加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在山水林田湖草复合生态系统中,确定水产养殖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二、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养殖水域滩涂环境整治。着力抓好网箱养殖污染治理,拆除和整治非法养殖,加快网箱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进池塘养殖、设施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和达标排放。开展水产养殖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监测,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出台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性标准。

三、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路径在于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要健全水产健康养殖生产管理制度,研究出台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进程。推广环保型技术模式和设施装备,开展数字渔业、智慧渔业示范。探索建立养殖容量和轮作养殖制度。实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到2020年创建150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0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80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修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发挥贝藻类很强的渔业碳汇功能,同时转化降解水体中过多的氮磷富营养化物质;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以渔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推广渔稻、渔菜等综合种养模式,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要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打造以生态养殖为依托,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在供应优质水产品的同时,供应优美生态衍生品,使生产、生态、生活协调统一。

五、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保障在于增加投入和强化监管。治理养殖污水,发展深远海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和盐碱水养殖,改造传统池塘,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集装箱养殖,都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各级政府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养殖执法监管,以良法促善治,明晰渔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边界,严厉打击养殖超标排放、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用药、无证生产苗种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将矢志不渝地走产地优美、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优化的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门类多、主体多、覆盖面广,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2018年是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这既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资源消耗向环境友好转变、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培育农村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和城乡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继续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督促各地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资贸易、用地用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出台细化实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补贴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初加工设施、主食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等设施设备,整县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三区三园”聚集发展,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深入实施《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100个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推动技术集成中试基地开放共享。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支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与加工装备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对接平台。

四是培育质量品牌。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创建宣传周活动。弘扬“工匠精神”,遴选一批农产品加工行业技能大师。宣传推介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促进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建立绿色加工先行区。组织开展主食加工对接交流,引导主食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打造放心主食品牌。

五是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监测和景气分析,为行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国际知名展会,搭建区域交流合作大平台。开展百万人才培训行动,建立行业人才培训师资库,挖掘一批培训基地,推进全行业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组织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外经人员能力培训,推进加工企业“走出去”。

突出兽医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四个安全”

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

2017年,各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强化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控,突出抓好兽药产品质量安全和生猪屠宰质量安全管理,拿出监管硬措施,打出治理组合拳,为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是扎实开展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农业部制定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着力推动实施促生长兽用抗菌药逐步退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等6大行动。持续加强兽药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近3年禁止了9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和动物促生长。深入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和耐药性监测计划,推进畜禽水产品抗生素、兽药残留超标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共查处违法案件4200余件,吊销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168个,取缔无证经营单位182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0起,罚没款累计2116万元。

二是严格实施兽药检打联动制度。农业部深入实施兽药质量监督“检打联动”制度和假劣兽药查处通报制度,通报兽药质量抽检结果4期,组织开展假兽药查处活动12次,注销19家企业的255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公布9个典型案件。组织河南等地依法查处多起利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违法经营兽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涉案金额1176余万元。发布实施《兽药生产企业飞行检查管理办法》,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检查结果公开和失信惩戒。

三是创新开展兽药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农业部党组确定的“五区一园四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兽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高质量完成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重构,建成了农资监管领域的“第一朵云”。系统运行速度提升300%,得到生产企业等用户一致好评。完成《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3部规章修订工作,确立了兽药产品电子追溯码(二维码)法律地位。2017年通报假冒兽药486批,同比下降61%,兽药追溯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四是大力营造安全用药良好氛围。重点围绕兽用抗菌药治理,采取主动发声、现场宣教、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设立“兽药规范使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放心兽药进村科学知识入户”兽药安全使用宣传活动,启动实施“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接力公益行动,获得了广泛关注,66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加入“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宣传行动,制作了“科学使用兽用抗生素”专题网页。

五是持续抓好生猪屠宰质量监管。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持续对屠宰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查重点风险区域、严管重点监控目标、严打重点违法行为。全国共查处屠宰违法案件3381件,移送司法机关151件,5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组织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监督检测536万份,合格率99.99%。联合国家食药总局组织开展打击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屠宰和肉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下一步,各级兽医部门将按照农业部确立的“农业质量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打好“产好药、少用药、用好药”三张牌,在生猪屠宰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抓好屠宰行业资格清理、标准化创建、专项整治三个重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高效实施。

守住安全底线坚持质量引领扎实做好新时代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农业部党组确定今年为“农业质量年”,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守住安全底线是前提,坚持质量引领是核心,“产”“管”“树”“讲”并举是路径,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是保障。

守住安全底线,就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行业性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坚持稳中求进是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对全局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首先要稳得住。当前各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且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必须牢固树立守底线、保安全的意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抓好突出问题治理。

坚持质量引领,就是要适应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形势变化,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保障百姓既吃得安全放心,又吃得营养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比单纯解决数量问题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总量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大路货多,优质绿色品牌农产品少。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如何实现?就是要坚持“产出来”“管出来”“树起来”“讲出来”并重。产出来,就是要加强产地环境治理、生产源头和过程管控,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坚持推行按标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要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编制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进质量兴农十大行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管出来,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依法监管、全程监管,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投入品监管,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强化风险评估排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安全县创建。树起来,就是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让绿色优质成为我国食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要提高认证产品准入门槛,严格审核认证,加强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开展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管理、保护及宣传,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调整改革。讲出来,就是要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发挥媒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宣传推介力度,树立我国农产品安全优质放心的形象。要加强科普宣传,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官方微信,做强公众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万里行系列活动,让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事之成败,关键在人。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监管队伍,以上目标和举措都无法实现。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弘扬“红船精神”,组织开展“大学习”,强化全系统学习交流,坚持以党建促作风转变、以优良作风促业务发展。要坚持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围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培养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脑要勤、脚要勤、嘴要勤、手要勤;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治理下,各级农业部门的同志和亿万农民朋友们戮力同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定会在新时代迈上一个更高台阶。

(本文来源:农村土地和乡村振兴)

本文网址:https://www.lthx.cn/info/nongyezhiliang

在线咨询: 180-8018-1820
THANK YOU
龙腾华夏会认真对待每一位信任我们的客户,竭尽所能,不辜负每一次托付

相关案例

Related cases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联系我们
龙腾华夏品牌营销
180-801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