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种融合拥有广阔的前景;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目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针对后一种看法,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遭到批判的方面包括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品牌建设的不易、农村地区产业化程度的低下和农民市场观念的缺乏等。
在这方面,百度的总裁李彦宏曾经表示,先利用互联网确保食品安全、建设农业的品牌,有了品牌之后,就能够整合包括种植或养殖、产品的加工、物流运输和销售等相关环节,接下来就可以向更深层次的领域进军,比如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这样必定能够挖掘出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尽管一些商家已经尝试涉足农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例如京东、顺丰,也有一小部分产品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例如360大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发展。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看目前已有的这方面的实例,从其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选择和决策
信息的收集和相关数据的处理在新品种的开发和筛选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市场流通方面,例如某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状况和相关信息,还应该了解对该产品有影响的方方面面,比如产品种植地的天气状况、种植或养殖的频发灾害,政府的政策变动等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足够的信息量。同时,信息的收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合作,而这些都需要网络的参与。
而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也让我们将视线回到源头,关注对于种植/养殖过程的监控和品质的管理。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这要求我们从生产过程的最初环节出发,加强对产品种植或养殖的监管力度。
如果有了农业物联网,就能把传感器接入网络,通过网络的信息处理对种植或养殖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农民能够通过网络找到问题发生的精准位置和诱因。产品的买家也能够通过农作物上与电脑形成一体的标签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
举个例子,卖家与农作物种植方达成协议后,可以在网络上追踪作物种植过程中情况,也可以将所得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产品质量保证,为产品的销售增加砝码。
渠道的拓展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想法,换个角度看问题,在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改善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而不是一味绞尽脑汁去改变农产品。互联网在流通环节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和更方便、快捷的流通方式,也调动了农民从事电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使农村的生产方式根据市场需要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或者进行集中生产,使农民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的渠道开发(也可以成为商品意识)。
这些改变促成了一些专门经营农产品的电商群落,比如三只松鼠、菜管家、易果网等等。自此,许多商家看到了农产品与互联网结合的发展前景(也有部分商家将农产品经营与社会化媒体如电视等结合)。
家电下乡和360大米的营销方式都能反应出这些商家在销售中对产品种植环节的重视。这些互联网的结合中也不乏经营特色农产品的商家。总之,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涉足,放过来使农产品在种植环节就通过互联网与买方进行沟通,而且也在使自己的产品更能够迎合市场需求。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电商还有中农网电子交易平台,这个网络平台的交易涉及大宗类产品(棉花、食用糖等)和农产品。这种方式被称为“B2B业务”。“聚划算”的“开心做地主”项目也用这个模式运作。所谓“B2B”,指的是农户采用快递等物流方式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
资金和保障
2002年,肯尼亚为了方便小农户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建立了“DrumNet”网络平台。平台不仅为农户提供全面而丰富的信息咨询,还能够按照用户的意愿使操作界面符合其特定要求。
“DrumNet”平台还与商业银行合作,向小农户和零售商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只是以非现金的方式进行。小农户或零售商通过“DrumNet”的贷款服务从商业银行得来的贷款会直接到达农资公司,小农户就能够在这里获得养殖或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并且可以运用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对借款人的生产、销售、资金的运用等活动进行追踪查询,借款者的销售所得会以自动回笼到收取他们贷款的账户。除此之外,肯尼亚还发行了一套农业保险系统,这套系统以搜索功能为基础,向小农户天气预报和市场行情,与保险人的互动紧密,可以运用这个系统对保险还款进行监控追踪,并且能使诉讼过程得到完善。
同样的例子还有大北农公司打造的事业财富共同体综合服务项目,该项目与养殖业一道,为经销商提供财务和信息服务渠道,把经销商的经营信息和信用数据集中起来。国内一些地区也在尝试促进农业生产和合作的尝试,这些尝试以经济投资为杠杆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改革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并且针对的对象是农村和农民,他们在资金方面的需求没有集中性,而且抵抗风险的能力低下并且没有抵押的物品。目前,一些尝试推行的地区为了解决农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开始了网络信用体系的建设。网络在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强大的功能也有效解决了农业保险的高复赔率难题。
The Climate Corporation是美国的一家公司,该公司向农民提供天气方面的农业保险。这家公司的信息平台中保存有250万个信息采集点的气候信息,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和现实中对土壤的分析、植物根部构造的研究以及大量的模拟实验得出天气结果来服务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中央出台的农业政策可能改变农业和土地资产的流通情况和流动方向。阿里的“土地宝”虽然冒着相当大的政策风险,不过也是酝酿中对新模式的探索。顾客在京东的“万家便店”可以购买到丰富的快速消费品,也可以进行小额提款、办理储蓄卡或者购买数码产品,还可以其中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实现相关的就业指导等等。
商业化
考虑到我国的多数农产品行业没有进行品牌建设,对农村信用和市场方面的认识也不足,许多企业和商家,比如360生鲜、中粮我买网都通过企业自己的农产品产地或者定向直接采取的方式保持正常运营。
经营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的农民合作社在2013年末的注册数量达到98.24家,有7412万农户入社,也就是说28.5%的农户参加了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应当成为农村地区实行农业产业的商业化转变、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部分。
例如,近年来,在浙江省遂昌逐渐发展起来的淘宝县不仅在经营当地的特色产品(比如茶叶、竹炭等)上获得了成功,还通过特色生鲜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团购营销模式为农业产品在网络平台的营销开拓了新的渠道。该地为了成功实现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民的商业化,以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的发展,寻求特色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网店协会的合作,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为经营者带来利润。
农民虽然是分散的个体,但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也能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经营机构在网上经营自己的农产品。
在日本的农产品销售中,因为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通常都品种单一,那么他们在与销售者和零售商沟通中就会发展现作为个体,他们的产品不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如果能够突破自身的范围限制与面对同样问题的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和农产品经营机构合作,就能打开市场。除此之外,也能在合作中借助合作方的品牌为自己的产品名誉增值,或者改变品种单一性来迎合市场需求。
这一行业的专家认为,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个体拓展为独立经营机构的方式加强了农产品的经营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下形成的合作组织可以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能突破行业局限。合作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的话,农民可以与分散的农产品销售者合作在网络平台上作为一个虚拟公司共同经营,并且在产品经营过程中相互学习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经验知识。
增值能力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KK)曾经指出,信息对称性问题的解决是互联网发挥的最大作用。确实,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当前的农产品市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我国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最大困难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加快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把分散的客户在网络平台上组织起来,打造农产品的企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物质生活使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安全和质量,这就要求产品经营者在进行网络营销时抓住市场需求,发掘产品的渊源,努力让消费者从产品最初的生产环节到最终的消费环节都能感受到产品的可靠性。
将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可以让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沟通,简化了产品的流通过程,减少了流通环节,减少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从而使产品的市场价格更合理,与产品价值也更加相符。
进一步来说明,将借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从事农产品的经营是对生产和销售关系的本质变革,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数据获知市场动向和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并利用多种手段实现更高收益。
把互联网和农业行业结合的新思想和新实践是对传统农业经营的彻底变革,在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农村地区商业意识的提高等方方面面改变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面貌,切实解决农产品面临的问题,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果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