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属于企业,但品牌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营销中有一句话:“得终端者得天下。”做品牌,不仅要占领渠道终端,关键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终端,只有这样,品牌才有价值,才能持续增加销量。
从行业的角度看,品牌农业领域还是一片荒漠,正适合建品牌。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市场上从来都没有荒漠,只有应接不暇的品牌和竞争,心智终端的竞争非常激烈。
品牌农业,要建立品牌,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终端,除了要充分考虑品牌的问题外,还必须考虑如何解决以下两个现实的营销难题。
一、如何建立品牌的信任
任何品牌,信任都是第一位,对新品牌更是如此,否则产品再好也无济于事,营销大师里斯在《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中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人们为什么会持续购买可口可乐,为什么愿意主动尝试康师傅推出的新产品,就是因为对品牌的信任。
“三品一标”代表着企业的品质承诺,但是对于提升销量并不明显,为什么?说到底消费者还是对品牌本身缺乏信任。
企业靠什么解决品牌信任的问题?靠人、靠关系、靠圈子、靠体验、还是靠口碑?
知名度可以提升品牌的信任,但是要提升知名度,要么有大量的品牌传播支持,要么有长时间的口碑积累。靠人、靠关系、靠圈子、靠体验、靠口碑建立的品牌信任,影响力毕竟有限,速度也比较慢。最快的方法当然还是广告,但广告也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时间沉淀。
这是建立品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二、如何让消费者接受价格
多年前听过一段相声,讽刺那些只看眼前蝇头小利的人,内容是一个老太太上街买菜,菜价是3.5元/斤,这时候旁边一个老太太说,某某地方的菜是3.4元/斤,该老太太一听,赶紧坐上公交车就去,到那里买了二斤菜回来。如果单从买菜上看是省了0.2元,但是算上坐公交花去的1元,其实还多花了0.8元。
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它充分说明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
价格敏感度是研究价格的高低变化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影响越大,说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层次越低,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企业的品牌力越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产品的购买频率越高,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越高;产品同质化程度越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越高。当然,在不同产品和不同行业,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品牌农业正属于高价格敏感度的行业,品牌力弱、购买频次高、产品同质化严重。
为了提升溢价能力,近些年来更多企业把主营产品集中于中高端经济类作物。比如,土猪肉、笨鸡蛋、有机米面、有机杂粮等,还有一些深加工、精加工的品类,所以,价格高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农业的总体印象。
从企业角度看,价格高的由种/养殖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决定,从市场角度看,过分夸大中高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是受一些专家吹嘘的“卖出高附加值”等观念的影响。
实质上,品牌信任仍然是关键问题,不相信品质就无法接受价格。
完成了品牌的顶层设计之后,企业需要进一步梳理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即一组清晰的品牌卖点;一句直击心灵的宣传口号;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一套科学的传播和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