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的八仙山(曾用名:八仙桌子)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色迷人。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铁拐李等八位神仙从东海邀游归来,正好路过此地。只见云山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于是,几位神仙降下祥云,在一块二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
“八仙山”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市之腹心。东边是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边是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面则是碧波荡漾的翡翠湖,北面则有雄奇险秀的雾灵山,是天津市群峰汇集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八仙山”是华北地区少有的、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
可是,这么一个风景佳地却从来没有人去推广和挖掘。
1996年之前,这里都是周边居民郊游和休闲的场所。可以说是巨大的旅游资源浪费。
1995年11月,根据国务院颁发国函(1995)108号文件,天津市正式成立了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时的八仙山知名度远远不够。很多旅行社都没有派员参与八仙山的开业。
这时候,天津黄土地旅行社的王祖淦先生却从中发现了商机。王先生断言这件事情一定会帮助自己的黄土地旅行社打好一次翻身仗。
因此,王祖淦密切关注有关八仙山开业的一切信息,并紧锣密鼓又不动声色地策划一次活动,好一鸣惊人。
王祖淦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借八仙山的开业契机、要借所邀请的各大新闻媒体的版面和画面的报道、借上级领导和业界同行的眼睛和嘴巴、借游客参与的亲身感受来导出口碑、借与行业强者天津金牛旅行社来比较优势、借自身是新建社的劣势地位来进行负面激励管理等,打造出“黄土地”在天津市旅游市场中的实力形象,让同行认可、让社会认知,实现一举多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祖淦费尽心机。
表面看来,难度好像不大。可是如果你自己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借八仙山开业塑造形象”的策划难度十分大。
首先,策划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景区开业时的各方面有利条件,来造自己新建企业之势。可是,如何造势呢?这可是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一方面需要组团的“质”,另一方方面需要“量”。可以说“势”是质与量的完美统一。
第一步,就是要解决“量”的问题。这就是说要解决团队规模和气势问题。
这是因为对于景区而言,开业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人气,也就是“面子”。如果能够组织出一支在人数和规模上都没有什么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团队。
那样既能够让景区获得足够的人气,尽显风光。同时,又能使得“黄土地”旅行社在开业仪式上抢尽风光。可是,“八仙山”景区的开业,由于景区刚刚开发,没有什么人会喜欢来这个景区。这就很难解决人气的问题。
这就是说,八仙山的自然旅游资源跟游客的消费倾向并不吻合。另一方面,旅行社在经营中又都很现实,对于知名度不高或者说把握性不大的景区线路不愿投入较大的精力去组织。
游客的看法则是对于新建的景区普遍有“硬件不齐全,软件不过关”的印象。一般不会到不熟悉的景区去游玩;而且此前来八仙山游玩的客人对八仙山的评价也很一般。根本没有留下什么褒贬。因此,人们对于“八仙山”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而这些,正是阻碍人气聚集的主要因素。
正是因为难度非常之大,所以天津市旅游局才会将组团捧场的艰巨任务硬性指定给当时天津市旅行社业的龙头老大,希望“金牛”能够挑起这个重担。
因此,王祖淦先生非常明白。要想一炮而红,只有组织出规模更大的客源,才有可能做出比“金牛”更“牛”的业绩。也只有这样,领导们才会明白自己的实力。
第二步,就是要在旅游团的“质”做文章。
一定要让旅游团给在场的人都造成强烈的震撼感和冲击力。非如此,不能够让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还要让参团的游客被尊重和荣誉感,这样才能够建立对于自己的黄土地旅行社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从而塑造出“黄土地”全新的形象。
可是,一个旅游专列产品也才不过八百人,而由十九个单位、一千三百多人混编成一个共同的团队统一行动。这在当时还是非常罕见的。操作起来也是难度非常之大。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就是要在活动的细节上显示出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独特设计、操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当然还要设计制造出悬念。这些对于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新旅行社来说。如果要完成如此大手笔的制作,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信心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循,也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一切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胆大心细地摸索。可谓是胜者为英雄,败者就会为寇了。
虽然困难重重,然而王祖淦先生胆大细心又果断干练地操盘,使整个活动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进行得如同行云流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成功地实现了企业的形象定位。
王祖淦的成功是因为有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主要的因素在于:
第一:善于借势,利用外界的影响
一个企业只有有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成功。企业形象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对于一个新创建的企业要想在短期内顺利地完成自身的形象定位,单纯依赖自身的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势强而潮涨,势尽而潮落,顺势而为,战无不胜。借势营销策略,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和优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别人”,指的往往是具备能力的强者、优秀者、有名者和可用之人。“借”指的是能够彼此取长补短,花小钱办大事。任何基础的新生儿“黄土地”,也要用毫无成本的“空手道”来树企业形象。
第二:巧用“八仙山”
在企业营销中,事件营销是一个捷径。策划者可以在真实与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与兴趣,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
这样就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次王祖淦的“八仙山”策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天津市蓟县的八仙山风景区开业庆典,来定位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实力形象。
成功的原因在于“八仙山”本身是一个新景区同样需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因此,两家就有作为新景区也同样需要树立形象,两家有利益的交汇点,可以相互借鉴。
1996年的时候,天津市可以用来旅游的资源还不是很多。新景区的开业在旅游界算是一件大事情。因此,“八仙山”才可以很容易的请来国家和市级的领导和业内相关人士参与,并有大量的新闻媒体参与造势。
尽管“八仙山”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想要参与进去,也不是像“黄土地”这样规律的旅行社所能的。不过,因为“八仙山”想要树形象就要就必须在开业的时候招到更多的旅游资源。
可是,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会对这样纯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产生兴趣。因此,“八仙山”就需要用作为中间商的旅行社来组织客源。
没想到,当时委托的旅行社没能够招到足够的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是非主流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不大感兴趣,“八仙山”需要有作为中间商的旅行社为他开业组织来大量的客源。在6月1日景区开业当天,游客甚少,场面十分尴尬。
这时候,正在“八仙山”景区管理人员面临窘境时,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超大规模团队的出现,无异于是雪中送炭,“黄土地”既借了“八仙山”之势成功亮相,又解决了“八仙山”的燃眉之急,给景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也因此,双方获得了双赢。
第三:巧借媒体实现超越广告的传播
新闻对于企业宣传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可是新成立的“黄土地”是不能够投入大量的广告去炒作的。
因此,王祖淦先生决定借助新闻来实现自己的炒作。
当时,正是游客稀少的时候。记者正愁无事可记的时候。这时候,“黄土地”的大型车队和大批游客的出现为新闻记者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于是,“黄土地”成为了新闻媒体的焦点。新闻记者对游客的采访,必然是对“黄土地”的游客,要采访导游,也必然是“黄土地”的导游,拍摄的镜头里面必然都是“黄土地”的旗海和各种标识物,“黄土地”在所有新闻单位面前出尽了风头。
甚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仍然是新闻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黄土地”始终是新闻媒体最为关注的和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
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不断的创新经营,既能使新闻记者有文章可做,又在借新闻记者大做文章。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实现双丰收。
第四:巧借游客的进行口碑宣传
开业庆典上,当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游客从车上走下来时,受到市领导和周围游客的关注、被记者的镜头、麦克风和闪光灯围绕。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得到这样的贵宾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一方面满足了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而使游客对“黄土地“产生了长久记忆。
这样,“黄土地”在游客心目中就树立起了权威性,培养了游客的忠诚度。这之后,游客们自发的为旅行社进行口碑宣传。使“黄土地”的能力和优质的服务在社会上一传十、十传百,为“黄土地”今后的市场拓展进行了铺垫。
第五:巧借旅游车队低价高质量的服务
在这项目中,交通工具也是一大难题。如何在保证车辆、车质的前提下,用一个最低的价位能租到统一车型的二十七辆旅游大巴呢?
在与天津钢管公司排水处车队的谈判中,王祖淦先生用一个坚定的承诺换来了最低的车务综费和最有保证的车务服务——保证为车队做一次超值的广告宣传。
车队也为了此次展示,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车质检查,还是车貌的卫生洁,车队都争取做到最佳。
另外车队还对司机师傅进行了行车要求的教育培训。在活动的当天,更是由队长亲自带领维修等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为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6月1日当日,从天津市区到蓟县的八仙山风景区,二十七辆旅游大巴行驶在公路上倍受关注,抢尽眼球,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成为了一道流动的壮观风景。
在王祖淦先生巧妙设计车队出现在典礼现场时机的策略上,迫使景区破例让车队二十七辆大巴浩浩荡荡驶入开业典礼的现场,全部在场的人都为这种壮观的场面震惊,接下来就是电视台的摄像机、记者的照相机忙碌地抓抢镜头。成功的为车队作了宣传,低价的车费、高质量的服务展示以及成功的悬念制造使双方实现了共赢。从此“黄土地”与车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车队司机作为另一类与旅游者和旅行社接触较多的人,他们对于“黄土地”的优秀导游服务和企业信誉的宣传,更专业、更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更容易使游客信任。车队的司机在感受到这种大型活动的激情后,也成为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口碑宣传主力。至今,该车队的司机还记得当初带团导游的姓名,对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导游服务赞不绝口。
第六:巧借“金牛”托起“黄土地”
十年前,在八仙山开业的这件事上,旅行社业还没有人看得出其卖点,所以当时天津各家旅行社都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愿尝试做这种活动。尽管旅游局当时委托旅行社中最具实力的天津金牛旅行社组织游客的任务。
可是金牛旅行社也仅仅按照常规操作,仅仅组织了不到二百人的旅游团。
当然,作为一家比较有实力的旅行社,金牛旅行社认为不会有哪家旅行社能组织来更多的人。可是,开业当天金牛旅行社的游客都被淹没在“黄土地”的人海中时。
200:
1300的悬殊差距就是显示实力的最好佐证。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土地旅行社可以一炮而红,天津金牛旅行社可谓功不可没。这正是两者比较产生的差距。所谓比较优势。“红花还需绿叶配”,可正是天津金牛旅行社这朵“红花”,反衬托起了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这片“绿叶”。
第七:巧借“低价格”来增量
“八仙山”项目策划在聚合人数上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运用低价增量的手段。
王祖淦先生把握住商机,打出一个低于常规报价的优惠价格,以所谓的“低价”拓展产品的市场面。同时,以为车队做一次宣传展示为条件,得到车队最优惠价格的支持,车费也就是此次出游主要的成本吧。
当时,到蓟县一日游的线路报价通常在50元到60元不等。可是,黄土地旅行社以“新成立的旅行社回报社会各界支持的大型活动”的概念打出30元的超低价游览线时,就是对游客最好的吸引度。
在消化成本上,“黄土地”巧妙地借用了景区开业所免掉的20元门票钱,设计的组合产品价格也就低了20元。这样不仅让旅游者享受到了实惠。而且“黄土地”也没有降一分钱的价。
第八:巧借新建企业的劣势来提升斗志
当年,“黄土地”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敢于迎难而上而实现了突破,使企业在旅游界创造了新建企业用不足百天的时间就完成形象定位的奇迹。
王祖淦先生说:“当时我们无路可走,我对所有员工反复讲透了所处的困境和所遇的困难之时,就是我们企业凝聚力强化之时,就是我们所有员工潜能被激发出来之时,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要理性地去一搏!”
正是因为所面对的环境极为不利,所以也激励着“黄土地”旅行社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仅如此,“黄土地”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还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来保证策划的最终成功。
第九:充分利用视觉效果的设计,形成强烈地冲击作用
VI就是视觉识别,即品牌识别的视觉化,是通过企业形象标志及标志组合向媒体和大众充分展示、传达品牌个性。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中国银行等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
当时,尽管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刚刚成立。
但是,王祖淦先生在策划设计上就考虑了利用了人们的视觉感应来加深对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的印象。不但精心设计了在当时属于很独特的、色彩鲜艳的车牌,而且每名游客都配发了标志清晰的黄色旅游帽,并且制作了六十面比一般旅行社导游旗大一倍的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导游旗,还特制了一面3ni×2ni特大号的社旗。六十面导游旗分别由每一辆车的导游、司机和单位领队举着,在剪彩的广场上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旗海”,在视觉效果上造成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车队往返蓟县的近八个小时的时间,标有“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字样精心设计制作的车牌,也做了一次超时超值的流动广告。特别是特制的那面特大号的社旗,更是为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作了水久性的宣传。
多年以后,“八仙山”风景区开业的图片资料上,每一张图片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大旗上“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几个醒目的大字。
而且,景区多年来所有的招贴画上、宣传折页上及宣传片等推广资料都“捆绑”地把天津市黄土地旅行社一起宣传了出去。
这就是王祖淦在旅游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而在旅游广告中采取平面广告则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的优势:
其一:直观,容易辨认
旅游平面广告看上去很直观,一目了然。很容易让观看者看清楚线路、发团时间、及行程天数。
其二:针对性更强
设计宣传线路时,就有一个时节性,而且选择不同的读者群就已经有了客源的分析成分在里面了。这样看了平面广告来的客人基本上就是准客户了,而不会像其他广告一样,咨询中分辨不出来哪些是真正的客户。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其三:保存性强
平面广告都是有实物在那里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宣传效果。
不管怎样,在旅游宣传的过程中还是要重视和使用平面广告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