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片,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申报国家级或是申报自治区级的项目都规定要申报片,申报片可以将申报的具体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便于评委评审。
所谓申报片,就是将所申报的项目申内容,制作成带有连续画面,配有音乐和解说的专题片,可直接在电视上播放,通过画面,展示所申报的内容。
那么,如何制作申报片呢?
一、制作申报片的条件和具体要求
1、要有摄像设备;2、要有文字脚本;3、要有解说词;4、要有编辑机;5、要有有关音乐素材,具备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制作申报片了,但是,在基层有些地方不具备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先收集资料,根据申报书的内容撰写脚本,编写解说词,收集音乐素材,后期制作可聘请专业人员完成。
申报片的制作是一件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摄像、文字、音乐、编辑、配乐、美工、灯光、导演、制片等众多的工作,所以最好成立一个3到5人班子,大家协商,共同完成。
根据文化部的要求,在拍摄用录像带的制式上,要求录像带可作成VCD或DVD的光盘,有条件的也可以制作成数码Betacam(Pal制式),Betacam SP带(Pal及 NTSC制式均可),数码录像带(Pal制式)或数码Cam带(Pal制式)。Betacam带,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贝塔带,一般是电视台用的带,这种带清晰度高,效果好,价格也高,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我们平时用的数码带也是可以的,效果也不错。这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定。我们做的申报片做好是DVD光盘,这种光盘容量大,损失少,清晰度高,效果好。
二、写好脚本和解说词
写脚本和解说词都是文字工作,在制片的过程中,文字的工作是大量的,要根据申报的内容撰写申报片的脚本和解说词,这是做好申报片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我们在写脚本和解说词时,一定要熟悉和掌握所作项目的全部内容,甚至每一个细节,要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难以完成。
脚本和解说词都要围绕项目的产生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主要内容、重要价值、濒危情况、保护措施等核心内容来写。脚本的字数不受限制,但是,解说词的字数要有控制,每一个申报片的解说词最好控制在2200-2500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000字,要在10到20分钟内播完。我们新疆向联合国申报的木卡姆的申报片,也只有10分钟,非常精干。解说词过长,影响申报片的播放时间,不符合要求。
解说词的好坏,直接影响申报片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写解说词时,要求文字流畅、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精炼和准确,生动有趣,突出主题。
解说词要根据内容分段来写,第一部分:概述,就是要把项目产生的地理位置和项目的主要内容做一简明扼要地介绍;第二部分:历史渊源,这部分可以借用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还可以通过老年人的叙述,反映历史的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相当重要,这也是申报片的核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归类、按程序进行述说,同时还要展示它的文化空间,使大家能看懂要说明的问题和主要内容。第四部分:重要价值,充分阐释本申报项目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申报理由,以及对相关区域和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突出价值。在写价值时,不要空喊口号,而要具体用事实说明它的价值和意义。第五部分:濒危状况,说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濒危状况及其原因,也要用具体的事例和数字来说明。第六部分:保护计划。简明扼要地说明未来5年将实施的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这些都要从实地出发,实事求是地来写。
脚本的撰写也是十分重要的。拍好申报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写好脚本,脚本是拍摄者的依据,没有脚本,拍摄者就无法下手,不知道哪些该要那些不要,那些要详细一些、具体一些,那些可以一笔带过,同时还要注明中景、全景和特写,文字的脚本是做好申报片的核心工作,要把环境和地理位置、主要内容、重要价值、濒危状况、保护计划等内容都要用文字的形式写清楚,这些内容还要通过画面来反映出来,画面的反映要通过拍摄来完成。通过文字的表述,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把文字的内容变成画面。脚本撰写人还要熟悉和掌握项目的全部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就必须深入下去,了解和掌握项目的核心内容及特点,同时还要访问老年人和项目的传承人,要查阅历史档案资料、县志及有关书籍,使项目的内容具体、准确,更好地反映主题,凡是脚本提到的内容,拍摄者都要进行拍摄,所以工作量较大,最好是在这项工作开展的初期,脚本的撰写者和拍摄者同时进行普查,这样就会节省时间和精力,比较好完成。同时每一个部分还要具体地注明拍摄的镜头和内容,越具体越好,如对某些画面提出中景、长景和特写的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这样使拍摄者容易拍好素材,在拍摄的过程中,应当多拍些画面,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拍摄更多的素材,将来便于选择和制作。
拍摄是制作申报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好的拍摄就不可能制作出较好的申报片。拍摄者也要熟悉项目的内容,融会贯通项目的核心实质,只是安着脚本机械性去拍,往往会被动,有些好的画面会丢失,将来补拍,又会造成浪费,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多看、多想、多拍、多换角度,这样就会为申报片的制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做出好的申报片来。
在拍摄中最好要用三脚架,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画面稳定,不至于乱晃,特别是拍摄特写镜头时,一定要固定摄像机,这样画面清晰,别人也可以看清楚。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反光板或是灯光,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拍摄主要是为申报片制作提供画面的素材,我们有些素材是很难拍到的,如历史画面、传说中的画面等,但我们可以借用历史画、电视剧的镜头、图片、美术作品、书籍的文字记载等也可以借用,有的还可以用模拟等方法来弥补,只要能配合文字说明问题的的画面,我们都可以采用。
脚本也可以用大纲的形式来写,这要求拍摄者非常熟悉项目的具体内容,了解全过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如我们在反映某种乐器的制作工艺,一件乐器制作需要较长时间,光选木料、锯木料就要用半天时间,那我么的脚本不能要求把整个过程都拍下来,而是要求把关键的选料、锯、坎、磨、锉、定型等几个主要的工艺介绍清楚就行了,每一个镜头只需要几分钟或是几秒钟就够了。又如,在介绍民歌时,一个民族的民歌有几千首,几天几夜也唱不完,我们不能一一全部录制下来,我们要进行分类,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录制。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要根据这个原则来做,否则,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要求,劳而无功。
三、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到了关键的阶段,我们拍摄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怎么变成合格的申报片呢?第一步是把解说词请播音员播下来,进行录制。对播音员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播音员对申报片的质量的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播出不同的风格,播音员不仅要求吐词清晰,富有感情,而且要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解说,不能用方言或是不标准的普通话来解说。
第二步根据解说词的内容,选择和剪辑画面,这个画面有谁来选,在制片的工作中还有一项导演的工作,这个导演不是拍电影或是电视剧的那种导演,而是根据脚本和拍摄的素材进行编辑和画面的选择,对众多的画面素材进行筛选、剪辑,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变焦,距离过近或过远的全境的画面,以及音量的控制等、不够的画面决定是否要进行补拍,或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使文字解说和画面相互吻合,这些问题都是导演要决定的事情。
第三步配乐,有些申报片还要配上音乐,导演还要根据内容选择适当的配乐,以增加对主体衬托的效果。音乐的选择是要根据内容来确定的,如岁时节令的申报片,大都是欢乐的、轻松的、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而有的申报片则不需要音乐,如民歌,民歌本身就有音乐,人们看民歌的申报片就是要看原生态的东西,如果夹杂别的音乐,反而会破坏效果。我们在配音乐时,还要注意用传统的民族音乐,不要用现代的音乐,更不要外国的音乐,因为我们申报的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我们在选择音乐或歌曲时,最好选择本民族的音乐或歌曲,就是哪个民族的东西,就用哪个民族的音乐或歌曲,如维吾尔族的项目就用维吾尔族的音乐或歌曲,哈萨克族的项目就用哈萨克族的音乐或歌曲,这样更容易体现民族特色。
在制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用打字幕的办法,来为我们服务,如一些歌词、诗词、工艺的名称等都可以打上字幕,这样使大家了解得更清楚。打字幕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字体,字体也代表一种特色和感情,庄重的一般都用黑体和宋体,活泼的可以用变体字,如节日的项目,就可以用变体,显得轻松愉快。如果是丧俗的项目,用这种字体就不合适,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字体,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问题。
除了要在片头注明项目的名称,在片尾还要注明申报单位和时间,这样可以看出申报的单位和申报的时间。
申报片的样片做完后,还要认真进行复查和核实,有了问题还要进行修改,使申报片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为项目的申报成功创造条件。